BECOMING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光圈的由來
光圈構造是由許多金屬片所組合而成的一個口徑,它有兩大功用,分別是控制『曝光量』與『影像效果』。在控制曝光量方面是由口徑大小來控制,在後面章節將會引述。至於影像效果是表現焦點前後所形成的景深效果,除了主體清晰之外,還能利用一些前景與背景影像來敘述主體,或呈現視覺上的效果。
光圈的符號以F 來表示,光圈的數值從1 開始。例如:F1、F1.4、F2.8、F5.6…等。那麼F1 的灿圈值代表什麼呢?F1 的光圈代表眼睛透過鏡頭所看到的明亮度跟沒有透過鏡頭所看到的明亮度是一樣的,所以就以此定義來做為光圈1 的標準。
假設有一個最大光圈值為1 的鏡頭,如果我們要把它的進光量減半,該怎麼做呢?因為光線是從鏡頭的光圈開口進來的,如果要把進光量減半,只要把光圈開口面積減半即可。因為面積和口徑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面積減半等於口徑減為1/ √ 2 =1/1.4,如果將進光量再減半( 減為1/4) 則口徑就減為1/2,依此類推,我們可以得到以下表各:
進光量1 1/2 1/4 1/8 1/16 1/32 1/64
光圈面積1 1/2 1/4 1/8 1/16 1/32 1/64
光圈口徑1 1/1.4 1/2 1/2.8 1/4 1/5.6 1/8
圓周率πr2,其中r 為半徑
我們把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 稱為光圈的正級數。光圈的正級數每增加一級光圈面積減少一半,進光量也減半。這就是光圈正級數的由來:正級數每差一級進光量就減半。
光圈每次調小一級進光量就減半,反過來說光圈調大一級進光量就增加一倍,這樣的調整似乎不夠細緻,因此近代的現代電子相機在正級數之外,還使用了副級數,也就是在兩個正級數之間又加入了一個級數,稱中間級數或副級數。如:F1.2、F1.8、F2.5、F3.5、F4.5、F6.7、F9.5、F13、F19、F27…等,這些都是穿插在正級收中間的位置,以方便更細微的曝光控制。和快門級數一樣,現代的DSLR 也提供組光圈副級數(1/2 級和1/3 級刻度) 供使用者選用( 視機種而定),選用1/2 級數刻度時,效果較明顯,選用1/3 級數刻度則曝光控制更細緻。
from http://kulamo.sg1006.myweb.hinet.net/downloadfiles/tech_PDF/Aperture.pdf
0.95光圈較為人所熟悉的便有 Canon 於 1961 年 8 月配搭旁軸相機 7S 推出的 50mm F0.95,鏡頭以 50mm 的標準焦距,卻提供了 52.5mm 的有效光圈口徑,造出 f/0.95 的超大光圈(50/52.5 = 0.95),作為一支傳奇性鏡頭,難怪推出近半個世紀,依然具有一定的話題性。
from http://www.dcfever.com/news/readnews.php?id=5010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令人難忘的電影
最近,Sight and Sound Magazine弄了一個選舉:就是要全球各地方的影評人選十套最佳電影。雖然我不是一個影評人,又覺得自己看過的電影不算太多,但這次選舉刺激了我,它使我不自然地想:倒不如自己也選十套自己最喜歡又覺得是好的電影。經過一輪自我審思後,我得出以下的選擇:
The Hustler (1961)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The Godfather (1972)
Network (1976)
Taxi Driver (1976)
Casino (1995)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7)
Wall-E (2008)
以上就是我自己認為十套自己最喜歡又覺得是好的電影,好的定義有很多種:一﹒有些是看完後口中會禁不住說「wow...」;二﹒有些是內容、意念深刻、新穎;三﹒有些是看完後,電影裹面的影像、情節不斷的在腦中重播、回味;有些是以上三種也有。如果真的要從中選一套作為代表,我會選《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The Lord of The Ring: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 ,因為這套電影使我真真正正愛上了電影,使我對電影產生了興趣,也暫時是唯一一套我只看了一個Frame,就不斷想繼續下個Frame下個Frame追除下去。
我喜歡的電影當然不只10套那麼少,最近有一套電影也深刻地感動了我,它就是《雨果:巴黎的奇幻歷險》。這套戲故事感人:講述一個孤兒發現了一位外表普通的老人的秘密,最後不單只成為朋友,更使老人獲得了應有的尊重、榮耀。片中的影像也像上面的影片一樣,不斷在腦中不自禁地纏擾著我,例如電影中所利用的色調:深藍色與黃色的配搭,而且戲中還有一個叫人拍案叫絕的鏡頭,就是主角雨果在自己的秘密通道內像玩滑梯般滑在地上,導演和攝影師選擇鏡頭像雨果般跟著他身後滑滑梯,那個鏡頭使人難忘。片末最後一場戲的一Shot直落也教人印象深刻。
The Hustler (1961)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The Godfather (1972)
Network (1976)
Taxi Driver (1976)
Casino (1995)
The Lord of The Ring: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The Bourne Ultimatium (2007)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7)
Wall-E (2008)
以上就是我自己認為十套自己最喜歡又覺得是好的電影,好的定義有很多種:一﹒有些是看完後口中會禁不住說「wow...」;二﹒有些是內容、意念深刻、新穎;三﹒有些是看完後,電影裹面的影像、情節不斷的在腦中重播、回味;有些是以上三種也有。如果真的要從中選一套作為代表,我會選《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The Lord of The Ring: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 ,因為這套電影使我真真正正愛上了電影,使我對電影產生了興趣,也暫時是唯一一套我只看了一個Frame,就不斷想繼續下個Frame下個Frame追除下去。
我喜歡的電影當然不只10套那麼少,最近有一套電影也深刻地感動了我,它就是《雨果:巴黎的奇幻歷險》。這套戲故事感人:講述一個孤兒發現了一位外表普通的老人的秘密,最後不單只成為朋友,更使老人獲得了應有的尊重、榮耀。片中的影像也像上面的影片一樣,不斷在腦中不自禁地纏擾著我,例如電影中所利用的色調:深藍色與黃色的配搭,而且戲中還有一個叫人拍案叫絕的鏡頭,就是主角雨果在自己的秘密通道內像玩滑梯般滑在地上,導演和攝影師選擇鏡頭像雨果般跟著他身後滑滑梯,那個鏡頭使人難忘。片末最後一場戲的一Shot直落也教人印象深刻。
訂閱:
文章 (Atom)